绣娘接过打赏,嘴上欢喜道谢,心说这幂篱可不是为了防晒,而是宫里的人说窄袖垂领衫有些暴露,让做个幂篱遮挡。
到了端午那日,果然是个大晴天。碧空如洗,骄阳似火,太液池边却有凉风习习,比在家里用冰惬意多了。
「不是说好穿汉服吗,你怎么改穿旗装了?」石静很宅,一直闷在家里做实验,储备嫁妆,并没关注外界发生的事,可从她踏进西苑开始就发现了不同寻常。
今天受邀游湖看赛龙舟的贵女不少,却没有一个人穿汉服,全都换上了旗装。
只她和两个妹妹是异类,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偶尔还能听见一两句风凉话,好像她们犯了忌讳似的。
直到看见荣宪公主也穿旗装,石静有点绷不住了。
「我想穿襦裙来着,可额驸说湖边风硬,唐装以纱罗为主,怕我受凉,不得已才改穿旗装。」荣宪公主说完还抚摸了一下微微隆起的小腹,示意自己是孕妇,有特殊情况。
然而真相是,她的襦裙都做好了,慈仁宫却专门派人来告诉她,太后当日穿旗装。
太后都穿旗装,她穿襦裙就不合适了。
石静盯着荣宪公主额上的细汗,很怕她中暑,倒也没再纠缠着装的问题,而是叫了两个宫女过来打扇。
荣宪这才感觉凉爽些,羡慕地看向石静身上穿的垂领长袖衫,恨不得也把领口敞开,让凉风灌进来。
说话间,有小宫女过来禀报:「公主,太后娘娘的銮驾到了。」
两人闻言赶紧起身,出凉亭坐软轿去西苑门口迎接。
第14章龙舟会
西北套这样的校场,荣宪公主还能勉强借来办马球会,西苑在皇城内,她就没有这么大面子了。
这次端午龙舟会,是太后出面组织的,规格比前两次高很多。
本来听说皇上也要来,可到了日子被事情绊住,来不成了。
尽管皇上没来,太后的兴致依然很高,在迎接她的人群里一眼看见了石静,笑呵呵让她到自己身边来。
「几年不见,你倒是没怎么变,还是那么漂亮。」太后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来自科尔沁,看见石静那双灰蓝色的眼睛就感觉亲切。
再加上石静从小养在宫里,可以说是太皇太后亲手带大的,在她身上或多或少能看见太皇太后的影子。
这双漂亮的眼睛,这通身的气派,这举手投足之间的矜贵持重,简直比站在她身边的淑慧大长公主还像太皇太后年轻时的模样。
难怪太皇太后崩逝之后,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把女儿送进宫,围着皇上暗示换掉内定的太子妃,皇上都不为所动。
漂亮的女孩子常有,可身上流着满蒙血脉,又像太皇太后的女孩子不常有。
「您也是,几年不见还是臣女出宫时的模样,一点没变。」见太后也是一身旗装,石静就明白今天自己为什么变成异类了。
她才出宫几年,宫里办事都这么随意了吗,送请帖的时候一句口风不露。
也是她两耳不闻窗外事,早知如此,应该派人盯着点宫里的动向。
又或者,是宫里有人看不惯她,故意要整她,让她在人前出丑。
想到明年大婚,石静似乎提前感受到了什么是众矢之的,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应付今天的龙舟会。
太后无儿无女,却帮着太皇太后把皇上拉扯长大,极受皇上敬重,不是亲妈胜似亲妈。
不知有多少人话里话外恭维太后年轻,太后从来都只当客套话听,过耳便忘。可石家大姑娘也这样说,太后就听进了心里,脸上的笑纹都多了好几条。
太后的反应让很多等着看石静笑话的人大失所望。她们以为太后穿旗装,自然见不得别人跟自己唱反调,谁知石静穿汉服,反而让太后眼前一亮,连声夸奖她漂亮。
她哪里漂亮了,不过是穿着与众不同罢了。
石静的容貌放在京城的贵女圈里,能算上品,却绝不是极品。
先帝和当今都格外偏爱汉女,尤其是江南女子,所以京城里数得上号的大美人无一不是温柔婉约。
相比之下,石静的五官虽然精致,量感却显得有些大,是标准的浓颜挂,细看还有些英气在。
她不像温婉的汉女,也不像端庄的旗人女子,她更像是蒙古草原上牧马放羊的女孩子,朴素真诚,却生机勃勃。
与时下流行的弱柳扶风的柔美,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平日她穿得素净寡淡,仿佛把旺盛的生命力压制住了,今天换上鲜亮的颜色,生命的张力一下显现出来,把旁边一众贵女比得好像苍白的人偶。
这正是胤礽赶到时,映入眼帘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