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国外交部从70年代开始改革。】
【最终定下了国宴标准。】
【供应中餐,原则上四菜一汤。】
【供应西餐,原则上两菜或者三菜一汤。】
【每位宾客餐费不超过60元,重要外宾不超过80元。】
【除了餐费限额随着通胀上浮之外,这个标准大体沿用到了今天。】
弹幕评论飞出:
“这四菜一汤的用餐保准,据说是朱元璋在宴请文武百官的时候首创的。”
“听说过,炒萝卜、炒韭菜、两盘炒青菜,再加一碗葱花豆腐汤是吧?”
“好家伙,给文武百官就吃这个,老朱这个四菜一汤太硬核了。”
“不得不说,倒是很符合老朱的节俭风格。”
大明成祖位面。
朱瞻基看着高空巨幕中的这些弹幕,颇为好奇地问朱棣道:“爷爷,皇祖父当初真用这四菜一汤宴请文武百官?皇祖父虽然节俭,但应当不至于如此吧?”
“确有此事。。。”
朱棣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肯定答案,并顺便称赞了一番他爹朱元璋:“当时我大明初立,百废待兴,但许多大臣却贪图享受,故而你皇祖父,才特意采取这样方式敲打这些人。”
“瞻基你也要记住,日后要学习你皇爷爷,厉行节俭,切勿骄奢淫逸!”
朱棣借机教导朱瞻基。
但实际上,朱棣压根就记不起这事了。
他也拿不准到底有没有这事。
听完朱棣的话,朱瞻基赞叹道:“原来如此,皇祖父真是英明!”
【虽说高规格的菜单已经消失,但风格倒是几十年不变。】
【开国第一宴那时候,筹办人员就为挑选口味而发愁。】
【毕竟宾客们来自五湖四海,想让大家都觉得好吃,很不容易。】
【最后,选择了发源于扬州、淮安的淮扬菜。】
【这个发源于江苏的菜系,对烹饪技巧要求很高,口味清新醇和,既显档次又不会太重口。】
【此后。】
【国宴又以淮扬菜的口味为基准,融合了龙国其他菜系中风格类似的菜式,包括鲁菜,川菜,粤菜等等。】
【像菜单中频繁出现的帝都烤鸭,就属于吸收进来的菜式。】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加深,国宴还加了一些西餐菜式,如红酒牛肉、黑椒澳洲牛柳等等,体现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
听到这里,古代扬州、淮安等地的许多人,尤其是这些地方的厨子,心中感到光荣无比。
没想到,他们所在地方的菜式,能流传到数千年之后,并成为龙国国宴的标准菜式。
对此,他们感到极大的欣喜与自豪。
【除了吃什么这个问题,怎么吃也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我们龙国人喜欢用筷子,而西方人惯用刀叉,有些外国友人,甚至有手抓食物吃的习俗。】
【得让大家都体面进食,所以国宴往往会提供一堆餐具,大大小小的刀叉、勺子,外加一双筷子。】
【你啥用得熟练就用啥,避免尴尬。】
【还有个文化差异是我们华夏的传统是合餐制,而西方喜欢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