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看高空巨幕,眉头微微皱起。
虽然从内心来说,他其实也没把儒家当回事,但不管怎么说,从表面上来说,儒家毕竟是国家正统思想,多少做点表面功夫。
而眼前巨幕视频的这些说法,有点太露骨了。
对皇帝来说,儒学确实就只是加强巩固皇权的工具而已。
有利于达到这一目的的内容,就认同,不利于皇权的,就会忽视,甚至压制。
但这些都是不能直接摆在台面上来说的,不然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影响皇帝形象。
故而,朱元璋心中才会有些不悦。
【当时有个叫王充的学者,听说《白虎通义》的出现后,气的当即就写下了一本《论衡》专门批判白虎通义中,那些被儒生和帝王篡改的内容。】
【结果就是王充被迫辞官,《论衡》成为了禁书。】
【这就是儒家思想的首次变革。】
【而下一次的儒学大变革出现在何时呢?】
【宋朝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
【更准确的说,是庆历新政的失败,推动了儒学的新变革。】
【因为变法失败,所以需要寻找别的方案解决大宋的问题。】
弹幕评论飞出:
“以宋朝当时的情况,变法本身没问题,庆历新政的失败,主要是朋党之争。”
“任何变法必定会有旧势力的阻挠,所以朋党之争是注定的,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责任在于宋仁宗,他这个人,说好听点是仁慈,不好听点,就是软弱,没有坚决变法到底的决心。”
“确实,宋仁宗的摇摆不定,得背最大的锅。”
“说直接点,宋仁宗这种性格的皇帝,就不适合搞变法的事,范仲淹就是对他期望太高了。”
“这个嘛,范仲淹自己也有问题,操之过急,急着变革,却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分步实施措施,最后弄得一地鸡毛。”
大宋仁宗位面。
宋仁宗与范仲淹两人大惊失色:“变法失败了?”
这个消息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当头一棒。
此时的他们,才刚刚商议好要推动变法,还没来得及执行,便从巨幕中收到了,原本历史时空的变法失败消息。
这个打击,不可谓不大。
回过神之后,宋仁宗,范仲淹两人,便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在那些弹幕中,在变法这件事上,后世之人对他们两人的评价可都不算高。
尤其是后世之人口中宋仁宗本身的性格缺陷,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范仲淹想到这里,心中有些烦躁。
变法操之过急的问题,他可以改变,但宋仁宗因为性格原因,无法始终全力支持变法的问题,他没太多办法。
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未来的变法,只怕又要重蹈覆辙。
“无论如何,变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