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先生在提出这两个标准之后,说出了他心目中得国最正的朝代。】
【在他的《明史讲义》一书中,开国篇第一句:“华夏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
【也就说,孟先生认为,得国最正的朝代是汉朝与明朝。】
【首先这两个朝代的创始人,都是草根出身,他们没有权柄可以借用。】
【其次,他们的目标也是为民除暴,他们推翻的都是一个暴虐的朝代,没有一开始就想着自己当皇帝。】
【所以,他们两朝得国最正。】
【对于孟先生的这个观点,本人非常赞同的。】
【所以,在本次排名中,汉朝与明朝同样位于,大一统王朝,得国正义性的第一档。】
大汉高祖位面。
刘邦看着高空巨幕,对这个结果倒是还满意,并列第一,也是第一。
另一边,在大明各个朝代位面。
朱棣等诸多大明皇帝,却并不认同这个排名。
“后世之人的这个排名并不公允。”
“汉高祖刘邦乃是大秦亭长,有官职在身,这出身可比皇祖父强多了。”
“所以,论得国最正,咱们大明要强过汉朝,咱们大明应该单独排第一。”
朱瞻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巨幕中排名的异议。
闻言,一旁的朱棣与朱高炽都微微颌首,因为他们在心中也是这个想法。
【不过,排名嘛,就算是同为第一档,也得分一个高下,在这两个“最正”王朝中决出“最最正”。】
【那在我看来,大明还是要略胜一筹。】
【虽然说汉朝与明朝的创业过程都很干净,也很相似。】
【但与朱元璋出生贫寒,一路还经历了父母双亡,乞讨流浪不同。】
【刘邦作为一个大秦的亭长,多少还是吃过几粒大秦禄米的。】
【虽然很少,但总归是吃过。】
【如果非要较真,硬要论出一个高下的话,汉朝在得国正义性上,还是要略逊一筹。】
【所以,大一统王朝得国正义性,排名第一的是明朝,第二是西汉。】
弹幕飞出:
“挺合理的,刘邦当过秦朝的官,食秦禄半生,出身的确比老朱强多了。”
“刘邦还有吕家这个原始股东加盟,真不算白手起家,而老朱真是从小兵,一步步打上来的,获得郭子兴赏识,也是后来的事。”
“明朝比汉朝得国更正,不仅因为老朱开局一个碗,比刘邦更惨,还因为驱逐鞑奴,恢复中华的功绩。”
大汉高祖位面。
刘邦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仔细看了看字幕与各种弹幕,便也接受了这个排名。
后世大明之主的出身更低就不说了。
至于说驱逐鞑奴、恢复中华这个功绩,这的确是对华夏的大功绩。
但这个他也学不了。
谁让他的对手是秦朝呢?
没有鞑奴占据中原大地,他想驱逐都没办法去驱逐。
而且他也不好意思提这个,毕竟打个匈奴都被弄出了白登之围,实属是有点丢人。
大明诸多朝代位面。
众多大明皇帝的脸上都浮现出了笑容。
很显然,对于这个结果,他们是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