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评论飞出:
“不得不说,汉武帝的手段,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粗暴,但确实有效阻止了地方豪强的发展。”
“其实,从汉元帝开始,西汉的中央集权被削弱,豪族强大,整个财政几乎把控在豪族手中,朝廷没钱了,除了废置陵县,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看着高空巨幕,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并出口怒骂一声:“目光短浅的无能废物!”
在他看来,地方豪强绝对是皇权的心腹大患。
而《迁茂陵令》完全能够有效地方豪强的发展壮大。
所以,后世的大汉皇帝废除《迁茂陵令》这一做法,在他看来,是极为不智的做法。
【《迁茂陵令》被废除之后,地方豪强更加发展壮大,也越来越嚣张。】
【这帮豪强强悍到什么程度了呢?汉成帝时期,他们在长安天子脚下敢刺杀官员,并且县令去抓捕的时候,不了了之。】
【为什么呢?枪杆子里出政权,人家饲养家兵了。】
【其实,历朝历代的灭亡,都和土地兼并有关。】
【地方豪强势力庞大的时候,当地官员就是他们家自己人,征税征自家头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对百姓高收税。】
【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不得不卖田,或者给豪强当佃农。】
【但朝廷税收不断增高,导致豪强对佃农的税收低于朝廷,那百姓就会脱离朝廷投靠豪强。】
【既然豪强有了造反的人心资本,最终恶性循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朝更替。】
【一个强势的皇权,当然可以摧毁一方豪强,但这一群体的产生,本质上就是封建社会的必然。】
【只要这个王朝还在,只要构成这个王朝的还是人,就算摧毁了旧的势力,终究也会催生出新的势力。】
弹幕评论飞出:
“不懂就问,为何无法彻底摧毁这些,所谓的豪强势力呢?”
“古代生产力与信息传递手段都有限,皇帝要想控制基层,必须依靠豪强、门阀或者士绅地主等。”
“说白了,国家太大,皇帝的管理半径有限,管理不过来,必须依靠这些势力的配合。”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点了点头,皇权再厉害,能力再强,也终究只是一个人,不可能从上到下亲自管理所有事。
以当前的信息传递速度,越往下,皇权的力量越弱,必须要依赖地方豪强,或者叫士绅地主的支持配合。
作为皇帝,当然可以轻松摧毁一家或者几家士绅地主,但绝无可能将这一群体全部灭绝。
皇帝真要这么干,瞬间就会是天下大乱,所以,对这群人,既要打压,又要合作。
【汉光武帝刘秀,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新旧势力交替的问题。】
【于是,他觉得,与其催生出一股,自己拿捏不住的势力,倒不如直接了当地排除异己,消灭反对自己的势力,扶持拥护自己的势力。】
弹幕评论飞出:
“然而,刘秀用来对付地方豪强的度田令,也并不算成功。”
“这倒是事实,为了反对度田令,地方豪强甚至起兵直接武力对抗,虽然叛乱被刘秀镇压,但度田令最后也不了了之。”
“所以,他很快调整了方针,不再对豪强进行普遍打击,而是改为打一批拉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