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位面之前的诸多位面,许多古人震惊无比。
这么一看,科举制度确实并没有对门阀士族,造成根本性的打击。
门阀士族在科举这件事上,真是具备强大的统治力。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眉头微皱,对于这种情况,他也是始料未及。
由此看来,大唐的科举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在唐朝有个叫“六学二馆”的官学制度,相当于唐朝的高等学府。】
【这“六学二馆”之中入学要求最低的律学、书学、算学,也只收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或庶族地主的子孙。】
【他们无法给科举制度设限,那就给整个教育资源设限。】
【不管是科举的考题,还是阅卷的官吏,都必然会向“六学二馆”的子弟倾斜。】
弹幕评论飞出:
“唐代的科举不糊名,不誉录,没有多个考官交叉阅卷,要徇私舞弊太容易了。”
“相比后世,唐朝的科举制度确实不够完善,好多状元都是走后门得来的。”
“王维: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号码得了。”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眼前一亮:“糊名?誉录?多个考官交叉阅卷?”
“这三个办法确实很不错!”
“如此一来,科举就能更公平了!”
想明白其中的积极作用后,李世民开口对房玄龄说道:“玄龄,大唐的科举制度要变一下,增加糊名、誉录,多个考官交叉阅卷这几个流程。”
他的语气淡然无比,但却带着不容拒绝之意。
很显然,这不是征求意见,而是命令。
“遵旨。”房玄龄恭声回道。
大唐玄宗位面。
王维看着高空巨幕,眼中闪过一丝尴尬之色。
他科举走后门中状元之事,被后世之人,如此广而告之,无疑让他心中感到颇为难堪。
【如果你天资聪颖,运气极佳,侥幸通过科举考试,门阀士族就会拉拢你。】
【如果你拒绝了所有门阀的拉拢,那你在朝堂上极有可能将寸步难行。】
【这种天资与运气极佳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唐有着大量,怀才不遇的庶族文人。】
【到了唐玄宗时期,为了更好做好边境防御,以及钳制门阀世家,出现了许多胡人,担任边镇节度使的情况。】
【为什么用胡人?因为胡人的出身背景相对干净,与门阀没有关系。】
【毕竟,人的品质可以造假,但他的背景,和由背景衍生的立场,造不了假。】
弹幕评论飞出:
“这个看待胡人节度使问题的角度,倒真是够神奇的。”
“真别说,这个说法确实有点道理,用胡人节度使去制衡门阀士族,理论上确实是可行的。”
“拉倒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不就是饮鸠止渴吗?胡人出身的节度使,很难保证其忠心,等其掌握了地方军政与经济大权,大概率会起异心。”
“这个没啥可讨论的,安史之乱的真实例子,已经证明这个路子是完全失败的。”
【许多庶族文人,在前途渺茫的情况下,选择奔赴边境,以成为节度使幕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比如严庄、高尚投奔安禄山,成为其身边的两大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