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值得注意的是,自黄巢之乱后,天下逐渐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因为“其书散佚,其学不传。”】
【曾有士族想要翻阅族谱,告诉世人他祖上到底有多辉煌,但却突然发现,已经无书可翻、无人可查。】
【因为书已经被黄巢焚尽,人已经被黄巢杀尽了。】
弹幕评论飞出:
“黄巢用最硬核的方式,解决了门阀士族。”
“不得不说,黄巢最大的贡献就是,杀光了门阀士族。”
“这种说法其实算是网络谣言,黄巢是杀人不少,但从黄巢的行军路线图来看,距离杀光门阀士族还差得远。”
“确实,黄巢大军最南边到了广州,北边到了洛阳、长安一线,最后在山东地区败亡,只有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弘农杨氏、长安韦氏,杜氏,在黄巢大的波及范围,什么赵郡李氏、陇西李氏等不在其中。”
“门阀士族的消亡,不是单纯杀人就能解决的,如果知识垄断、政治推举,以及政治联姻的局面不被打破,新门阀一样会出现。”
“说得对,但话说回来,黄巢虽然没有摧毁门阀再生的制度,但他大批量杀了旧门阀的人,无疑给新制度取代旧制度,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
“确实,唐朝之后又是五代十国这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不具备新门阀诞生的条件,再接着宋朝建立后,很快普及推广了科举制度,进一步让新门阀的诞生变得不可能。”
“还有生产力进步的原因,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进步,庶族中小地主经济地位,和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让科举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大宋太祖位面。
赵匡胤看着高空巨幕的几条弹幕,微微颌首。
那几个后世之人的说法没有错,黄巢并没有彻底消灭门阀士族。
在他建立大宋之后,门阀士族虽然已经衰落,但依然存在。
所以,他对门阀士族进行了持续打压,避免其死灰复燃。
至于手段,最核心的就两条。
其一、大力推行并完善科举制度,选拔大量庶族寒门子弟,以及平民子弟,经过选拔之后入朝为官,使得权力再也不会集中到门阀士族的手中了。
其二、彻底废除奴隶制度,全面推广雇佣制,并且就算是雇佣的仆人,处置他们的权力也收归了官府,有任何错误,雇主或家主,都不能私自处罚。
如此一来,便可防止大量人口集中在门阀士族中,解除了门阀士族,可能对皇权的武力威胁。
这两个手段双管齐下,对本就垂死的门阀士族来说,完全是致命打击。
所以,此刻在赵匡胤眼中,门阀士族已经再无翻身的可能。
【在黄巢之后,唐朝所设想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才得以在下个时期真正推行。】
【一部分拿到土地的农民,也起到了遏制兼并和削弱士族的作用。】
【于是才出现了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至于门阀士族,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弹幕评论飞出:
“门阀士族虽然消失了,但大宋有了官僚士大夫集团、明清出现了官僚士绅地主集团。”
“是啊,无非就是换了一个马甲,反正都是食利集团。”
“还是多少有点区别的,大宋以后是庶族地主社会,中小地主逐渐真正成为社会主流,社会原子化程度加深,难以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不具备门阀士族那种,可以直接对抗皇权的实力。”
“确定?宋朝可是号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倒是明清之时,却是皇权专制进入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