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位面。
朱棣看到这里,微微点头。
纵观华夏古代历史,这的确是事实。
尤其是在科举制度诞生并完善之后,这种例子变得越来越多。
虽然如同后世之人所说,科举制度也存在门阀大姓垄断科举、寒门学子科考艰难等不少问题。
但客观的说,这确实是一条非-常明确的上升渠道。
那些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只要努力读书,参加科举,有机会改变自己以及家族的命运。
比如在他的大明朝,就有许多出身农民家庭的官员,比如深得他信任的朝廷“大管家”夏元吉。
【欧洲农奴们则是被锁死阶级,依附在土地上,不能随意离开,会跟着土地所有权一起更换主人,他们是别人的财产,而不是有自由意志的人。】
【欧洲农奴也没机会读书,不能买卖土地,农奴的后代还是农奴,生生世世不得翻身,一辈子给领主做牛做马干活,按时缴纳实物税。】
“这分明就是奴隶!”
历朝历代众多古人在心中摇了摇头。
不过转念一想,也对,农奴嘛,可不是就是干农活的奴隶。
想到这里,不少古人心中颇为好奇一个问题,那便是欧洲有没有非奴隶的农民?
听后世之人话中的意思,好像欧洲的农民都是农奴,这一点,他们其实不太相信。
他们觉得,再怎么样,一个国家的农民不可能全部是奴隶。
事实上,他们的这种怀疑是对的。
虽然中世纪欧洲的农民,大部分是农奴,但还是存在少量自耕农的。
只是相对庞大的农奴群体来说,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而已。
【甚至,娶了老婆,有的还要给领主初夜权。】
【不过,这个初夜权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执行得那么猥琐,也不是所有领主都有这个胃口的。】
【实际上绝大部分初夜权,最后都变成了结婚税,新郎新娘会给领主一些钱、粮食或者纺织品,象征把初夜权从领主那买回来。】
【而且这规定,甚至在后世还存在。】
【2007年,英国的国王查尔斯还在做王储的时候,在威尔士卡马森郡买了一座196亩的大庄园。】
【这块地的前任主人居然没废除初夜权,查尔斯买下来后也没有注意到这回事,其实这个初夜权就是结婚税,但被英国八卦报纸一顿添油加醋报道,把查尔斯尴尬得想找块豆腐撞死。】
【欧洲农奴也知道规矩,都是凑够结婚税才会结婚,没必要在新婚当天让领主找着把柄,给自己找不痛快。】
弹幕飞出:
“啊,居然还有这个规定,属实是有点离谱。”
“要不说还是西方人会玩。”
“听说元朝的时候,也曾在华夏实行过初夜权。”
“这种说法早就被证明是假的了,史学界在诸如《元史》等任何史料中,都没有找到相关记载。”
“确实,就是以讹传讹的网络谣言罢了。”
“其实也不算网络谣言吧,这种说法来自徐大焯写的一本名叫《烬余录》的书,上面记载了一个蒙谷甲长,霸占一位新娘的个案,后来在类似《扯下帝丁的遮羞布》这样的通俗历史书中,就变成了制度性安排。”
“谣言就是这样产生的,拿个例当普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