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河村到三岔镇是一条土路,路上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
路上走的人多了,路中间几乎没什么雪了,青石板路面还好,泥巴路上就全是稀泥,反倒不如雪路好走,走几步鞋底上就沾满了泥浆。
好在父子俩都是走惯了山路,倒也没觉得什么。
父子俩轮换着挑挑子,路上并没停歇,紧赶慢赶也用了四个多小时,才赶到李家堡。
张伟舅舅家就在李家堡。
一座矮山脚下,竹林边一栋撮箕形的房子,就是张伟三个舅舅的家。
左边靠近竹林住的是二舅李大成,右边挨着水库住的是大舅李大顺,中间正房是幺舅李大元住。
因为张云是寄住在李大成家,张开明和张伟直接进了他家的门。
进门时,二舅母赵红玉正在堂屋一角剁猪草,见到张开明和张伟,她连忙起身,惊喜的道:“大姑爷,伟伟,你们怎么来了?”
“二姐!”
张开明恭敬的叫了一声,才回道:“专门来的。”
“二舅母!”
张伟也恭敬的叫了一声。
赵红玉一边应承,一边在围裙上擦了擦沾着猪草碎屑的手,说道:“到火塘屋去坐,我去烧火。”
说完,见张开明正放下挑子,抽出扁担,她这才注意到两个箩筐里装的东西,顿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问道:“大姑爷,你从哪里弄的这么多肉?”
张开明有几分得意,“二姐,昨天伟伟打了一头野猪,杀了猪后,我和伟伟给你们送点肉过来。”
赵红玉再次惊骇,不过这次目光是看向张伟,“伟伟,你打到野猪啦?你可真厉害!”
夸赞完,又紧张的道:“来,让二舅母看看,你伤到没有?”
张伟读书时,小学和初中也是寄住在二舅家,从小他就和二舅母亲近,这时听着她的夸奖和关心,张伟心里暖暖的,笑着道:“二舅母,我好好的,一点伤都没有。”
“真没受伤?”赵红玉还是不放心的问了一句。
“真没!”张伟保证的说道。
赵红玉这才放心,脸上笑的灿烂,招呼张开明和张伟道:“走走走,我给你们烧火烤,一会儿做午饭吃。”
对箩筐里装的苞谷和小麦,她问都没问一个字。
张伟知道,几个舅母中二舅母最是勤劳,是一点儿也闲不住的人。
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冷的天,二舅母竟然只顾着做事,连火塘都没烧。
张伟的心里一疼,连忙说道:“二舅母,我去烧火!”
说着就朝火塘屋走去。
他在这里住了差不多有九年时间,熟悉的跟自己家里一样,轻车熟路的找到引火的树叶和细柴,放在火塘里早就熄灭但还没烧完的疙蔸下面,拿过火柴点燃。
赵红玉没阻止,见他在生火,就去泡茶。茶泡好时,火塘里的火也生起来了。
通常家里来客人了,主人都要坐下陪着聊天,以示尊重和热情。可赵红玉是一个坐不住的人,拿了一包“大前门”给张开明后,道:“你二哥不在家,烟你就自己拿着抽!”
“我去给你们做饭!”
张开明扬了扬手里的烟袋,“我抽这个就行。”
赵红玉一瞪眼,“让你拿着你就拿着,跟我你还客气什么。”
张开明只好接过,感叹的道:“每次来你们这里,都给我好烟!”
一包大前门要1毛5分钱,一般的人家抽不起,张开明从来都是抽自制的叶子烟。
赵红玉没说什么,朝灶屋走去,准备生火做饭。
张开明又道:“二姐,你随便做点就行,一会儿我们还要去一趟镇上。”
赵红玉停下脚步,问道:“你们去镇上做什么?”
张开明道:“伟伟过几天不是要进城参加高考预考班了么,让他去镇上找沈裁缝做件衣服。”
“我想去镇上打听一下哪里有猪仔卖,我今年准备养头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