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侄儿正在长身体,李元凤也是庄稼人,更别说其余三位成年男性,为此赵庄生又煮了一大碗面。李元凤给小女儿挑了一碗面淋点鱼肉和蟛蜞酱拌匀,自己端着面喂她。
李宝福把鱼刺挑干净夹给李元凤,说:“孙叔他们身体好吗?”
两村隔得远,除父母过世时,孙家父母来过,李宝福也没怎么见过他们。
孙老二吃完饭接过面碗喂女儿,笑道:“好得很,他们身体还不错,”他指了指院里的藕、羊肉和一只鸡,说:“惦记你和多福送了点东西补身。”
李宝福笑道:“那多谢孙叔父了。”
孙家那边的藕软烂香甜,王华以前常去背点来煲排骨汤给李宝福喝。
吃完饭,地里还有点活,有几块地要除草种冬葵菜,孙老二就带着两个儿子拉上赵庄生出门。
而李宝福则跟李元凤去看李多福,小侄女不肯走路,李宝福就背着她,一路上甥舅俩直闹哼。
李元凤身量结实,提着东西丝毫不累,说:“宝福,你跟庄生过得怎么样?他对你好不好?”
李宝福不容置疑道:“当然好了,姐你不是都看到了吗?”
李元凤说:“看是看到了,难不成你俩会这样过一辈子?”
李宝福反问:“不这样过,还能怎么过?”
李元凤嗔道:“娶妻生子,绵延香火啊。”
李宝福:“……”
他无奈道:“大姐,我没这样的心思,我和他就这样过着不也不错嘛。”
李元凤正要骂自家弟弟时,迎面走上来杨家大娘和杨二媳妇沈玉。
杨母背着一大背篓衣服,沈玉提着野菜,杨母惊讶道:“哎哟,这不是元凤吗?怎么回来了?”
李元凤将鬂边发挽到耳边,笑着说:“这不是多福要生了吗?我这个做长姐的,当然得回来看看她。”
杨母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说:“多福命真好,有你这个姐姐疼她,家里男人也靠得住,村里不少人羡慕她呢。”
李元凤皮笑肉不笑:“有什么好羡慕的?”她打了下李宝福,没好气道:“大娘,你说我们摊上个这么不省心的弟弟,爹娘又走得早,这是哪里的福气?”
杨母讪笑,李元凤说着又面作愁色,捂着嘴略有些哽咽道:“宝福头脑不灵光,赵庄生又是个闷葫芦,两人嘴不灵,我和他姐夫生怕他俩被人狠着欺负了,都没地说理去。毕竟谁会把他俩这没爹没娘的看在眼里?”
李元凤嫁人早,杨母没与她打过多少交道,但也听邻村说过,这妮子嘴上能跑马,自家名声在村里是啥样,她心里也是知道的,顿时明白这是李元凤在点人呢。
这孙家在邻村也是宗族众多的户,家里有好几位都是开渔船的,杨母得罪不起这位神仙,只囫囵着说:“凤丫头你这话,宝福是打小我们看着长大的,谁会欺负他们?疼都来不及。”
李元凤淡淡一笑,两人胡乱扯了两句才分开。
一分开,李宝福就听大姐问:“她家前段时间是不是女儿出嫁,儿媳生娃难产了?”
李宝福点头,李元凤说:“我听说是庄生拉去三里村看的,她们给了多少钱?”
李宝福想着李元凤来家一趟,欢天喜地的,不能给她添堵,说道:“三十文。”
李元凤脸色稍缓和了些,但还是忍不住地啐了下,说:“真假的?当年你和赵庄生结契,她随十文钱,带着一家子吃家里两顿饭,最后还顺走了两瓶你姐夫送的酒,真是没见过这样的。儿媳生孩子、女儿出嫁这样的喜事,你肯定随礼都给了二十文,她这种连肉都不肯给女儿多吃两块的家会舍得给庄生封三十文?我看怕是生儿子才会破天荒的封三十,生女儿?她家最多十文。”
说到最后,李元凤脑海里想起方才见到的那沈玉模样,忍不住又骂:“就算给了,怕是还会要回去!一家子吝啬,早年没少偷我们家菜,被娘抓现行都好几次。”
越说越多,李宝福赶忙劝李元凤,和气生财和气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