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分过,出了三伏天,王景禹与李念仁两人再次收拾了书箱,准备复学。
但这一次不同的是,他们要去的学,不再是原本郭家那间私塾,而是临南县正正经经的县学!
常平仓一案已落定月余,在这个案子中,有一处临近县衙位于县东一处被收没官产的四跨大院,段岭将它拨了出来,一番修缮之后用于兴办县学。
按当时地方官学的体制,请了教谕丶直学丶讲书丶司计丶斋长丶学录等人员,将一部分罚没的田产拨做了县学学田,以供应县学一应的教资和日常开支之用。
按制,若当地县衙资费不足,县学是可以适当收取学费的,而段岭在临南县首开的县学,不仅无须学费,还可免费供应一顿午饭,县内只要超过八岁的童子,皆可入学发蒙受学。
这可把临南县上下激动坏了。
此前,他们倒也听说过那些府学丶县学,可临南县偏远,来了的官员都是极尽嫌弃,根本无心做出什么实际的政绩,有门路的自是想尽办法从这地方调走,没门路的也大多认命,知道自己即使扑腾点什么也无人关心,因此也从不会尽心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因此,临南县至今都没有县学。
想要入县学,就要到四十里外的郦县,不说郦县必定优先录取本县学童,就是把自己孩子送到四十里外,不能日日返家,吃喝住宿都是个大问题,一般人家谁送的起!
自己县里有了县学,那可就大不相同了!即使的离得远的乡间孩子们,晨起和晚间走路去县上往返一趟,那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知县大人连中午那顿饭都管了。
只要不是家里实在缺那一口半大孩子劳力的,都蠢蠢欲动起来,商量着要送娃子读书去了!
而到了县学正式开学的那一日,县民们才从县学大门东侧墙上嵌一块碑壁,得以知晓了更多县学筹建的内情。
筹办一县县学的资金来源,除了由县衙从官产官田当中划拨以外,一般都还会有地方人士的捐赠资助。
段知县将此始末,以及各方拨田助产的详情,均记刻于碑壁之上。大家在这石壁之上,看到了刘兴业这样的,既有子弟入学又算的上家有馀财的商户,倒是不觉意外。
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其中捐产大户的头一个,竟然是一名女子!
更让人奇怪的是,这名女子只冠了本姓,而没有夫姓。
瞿氏?
他们临南县虽然并不是大姓宗族聚居,而是多姓杂居,可这姓瞿的大户,却是谁都没听说过。
除下这一件,还有叫他们惊奇的呢。
这助资县学的名单当中,有一个让他们更想不到的人,而这个人,甚至连他自己都还只是个需要上学的农家少年。
没错,此人正是他们临南县今春县试的案首——王景禹。
第57章
今日是临南县县学正式开学第一日,所有报了名的学子学童,都要去参加县令和教谕主持的县学入泮礼。
旭日破晓,石蛋就敲起了王景禹家的木门:「大哥!我好了,门口等你啊!」
王景禹看看院中他自制的简易日晷,此时尚未至卯时,也就是现代时间的还不到六点,他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招呼石蛋进院来等。
石蛋正手脚不知所措的一会正正肩上背着的布袋,这是他娘给他缝制的书袋,里头添置了笔和墨,还有石板和麻纸。
臂弯里还挎着个竹篮子,里面装着今日拜师要送的六礼。
他忍不住反覆的掀开竹篮上盖着的麻布,看着里面的芹菜丶莲子丶红豆丶枣子丶桂圆丶腊肉条。
芹菜绿莹莹,红豆和枣子红艳艳,腊肉条大概有二两。腊肉是刘彩云坚持一定要放的,在她看来这腊肉是门面,无论如何是必须有的,至于莲子和桂圆因为太贵买不到,她买了精面做成了像莲子和桂圆一样形状的糕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