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太后不擅长处理后宫纷争,也不爱管这些,还默认四妃所作所为,让太后为难,对不起太后对他养育之恩。
康熙惭愧地垂下眼睫,半晌才道:「若是皇额娘觉得太子妃能够独当一面,就让她帮您挡一挡好了。」
反正他早晚要传位给胤礽,掌珠早晚是皇后,早一点在后宫历练不是坏事。
「啊?」太后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本能觉得有些不合适,「太子妃再能干,也是晚辈,怎么好让儿媳妇管公爹房里的事?」
前明有先例,康熙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笑道:「应该四妃管的,还让四妃管着,若她们有事向您讨主意,您再去找太子妃商量。」
不会直接插手东西六宫事,太后这才放下心,又迟疑:「太子妃才进门,就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她肩膀上,我这心里怪不落忍。」
康熙不以为然:「她以后肩膀上的担子只会更重,您不信我,总不会不信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眼光吧。」
是这个道理,太后笑呵呵说:「都信,我都信,按皇上说的办好了。」
转过天,在四妃过来请安的时候,太后把自己对万琉哈氏安排说了:「宜妃又要伺候皇上,又要兼顾五阿哥和九阿哥实在辛苦。那个万琉哈氏也是个不省心,依我看,不如将她调出翊坤宫,让她住到别处好了。」
宜妃反应跟皇上差不多,很是惊讶。
她们从前也经常在慈仁宫争吵,太后只是坐在那里像佛爷似的旁听,什么都不管,被问到就装傻充愣。
今天是怎么了?
不但亲自介入,还一锤定音地给出了解决办法。
让万琉哈氏搬走?以后她受了气,谁来做出气筒?
还有三节两寿要用到的绣活儿,让她自己动手吗?
从元后开始,东西六宫以节俭为美德,皇后尚且要在闲暇的时候给皇上做中衣缝袜子,更何况是她们这些妃妾。
宫里有针工局,可有些心意不能指望针工局,绣工一眼就能看出来。
她身边宫女也会刺绣,手艺却比不上万琉哈氏好。
况且万琉哈氏在翊坤宫住了这么多年,不知听去多少闲话,万一搬走之后乱讲,让她找谁说理去。
「万琉哈氏惫懒奸滑,臣妾用些手腕勉强能镇住,若让她搬去别处,恐怕要闹妖了。」宜妃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惠妃最近总是被宜妃针对,宜妃反对的事,只要于她无害,她都赞成:「太后这样说,想必是有万全之策,不知太后想让万琉哈氏搬到哪里去住呢?」
荣妃也看不惯宜妃张狂,不介意随着踩上一脚:「不管搬到哪儿,太后都这样说,想来皇上不会反对。」
德妃右眼皮一直在跳,心说太后不会让万琉哈氏搬到她的永和宫吧。
毕竟万琉哈氏与她同年入宫,又曾在一起共事,前几日万琉哈氏还到永和宫来求过她。
四妃之中,惠妃延禧宫里住着贵人卫氏,荣妃锺粹宫住着贵人戴佳氏,宜妃翊坤宫住着贵人郭络罗氏和万琉哈氏,只她的永和宫,因为同时抚养两个小阿哥的缘故,没有低位妃嫔入住。
十三和十四开蒙之后陆续搬到阿哥所,永和宫偏殿空了快有一年。
德妃本来没什么想法,想着将来谁住进来都行。可在十二阿哥腿被马踩伤之后,老四的福晋过来请安,说老四带话给她,不要管十二阿哥和万琉哈氏事。
万琉哈氏虽然与她同年入宫,还在一起当过差,可德妃最不愿意想起的,便是她从前做过宫女。
惠妃家世背景最好,大选入宫。荣妃进宫最早,是被太皇太后选中经由内务府举荐入宫,有里有面。宜妃虽然也是小选进宫,却很快被皇上临幸得宠至今,几乎没受过委屈。
四妃之中,只有她做过很长一段时间宫女,期间用了些手段才被临幸,一次遇喜。
她的上位不算光彩,与万琉哈氏有些相似,只不过她生儿子更早,肚子也更争气,这才有了今天。
人站在阳光下,便不愿想起在黑暗中禹禹独行的岁月。
德妃同情万琉哈氏遭遇,却不愿见她,生怕皇上看见万琉哈氏,会想起她曾经也不过是个端茶倒水宫女。
与万琉哈氏一样卑微。
更怕自己看见万琉哈氏,时时想起那段任人欺凌的日子,和被迫反抗时使用过那些下三滥的手段。
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朝万琉哈氏伸出援手,可她好奇老四为什么在这时候托四福晋给她带话。
她不动声色,问四福晋出了什么事,四福晋也说不清楚。
在此之前,老四从来不管永和宫事,但自己生自己清楚,老四不会无缘无故让四福晋给她带这样的话。
德妃心中生警,接上宜妃的话茬,笑道:「人在一个地方住惯了,总是不愿意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