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可以说南枝将方案拿出来推行之前,少说要经过三道审核修改,还不包括他自己成稿之前的反复修改。
nbsp;nbsp;nbsp;nbsp;南枝觉得他上辈子改论文,都没有这么专注。
nbsp;nbsp;nbsp;nbsp;深怕出一点错误,毕竟论文错了大不了被打回来重写,可他的决策一旦出现失误,为他错误买单的就成了普通百姓。
nbsp;nbsp;nbsp;nbsp;自己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南枝觉得没什么,但要他人为他的错误买单,南枝没办法坦然接受。
nbsp;nbsp;nbsp;nbsp;即便他身处特权之中,也没办法像那些世家一样,将普通百姓的生命视若无物。
nbsp;nbsp;nbsp;nbsp;别人或许是越位高权重,越肆无忌惮,南枝则截然相反,他位置处的越高反而越发胆小谨慎不敢轻举妄动,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nbsp;nbsp;nbsp;nbsp;没有长公主还有福王这一类的人,妨碍他办事,可以说几年下来都算是有惊无险,麻烦又但他全都能处理好。
nbsp;nbsp;nbsp;nbsp;当初在渝州的时候,虽然让昭阳帮他围住渝州,但他并没有见到昭阳,大概他姐都不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解决的。
nbsp;nbsp;nbsp;nbsp;反正南枝离开渝州时,昭阳也带着人原路返回,南枝猜到大概是对方没有抓够那些马贼,因此在回边郡的路上顺便剿匪,就成了昭阳最想做的事。
nbsp;nbsp;nbsp;nbsp;南枝没有阻拦昭阳接机对雍州马匪下手,只是打了招呼尽量活捉,这都是劳动力,累死了还不心疼的那种!
nbsp;nbsp;nbsp;nbsp;这些马匪山贼好解决,南枝其实被文和提示过一次之后,就一直惦记着北狄,但要拿下北狄,还是条件不太成熟。
nbsp;nbsp;nbsp;nbsp;再加上北狄与大夏不同,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都城,碰到情况不对,他们是会直接跑的更远。
nbsp;nbsp;nbsp;nbsp;真要主动对北狄用兵,需要准备的太多,南枝只能遗憾选择将这个主意搁置。
nbsp;nbsp;nbsp;nbsp;其实这个主意对于名声而言,说出去并不好听,大夏毕竟礼仪之邦,不过北狄长年骚扰大夏的边境,可以说周围最烦人的邻居就是他们。
nbsp;nbsp;nbsp;nbsp;想起之前长公主的事,就知道他们对于大夏也不是没有想法。
nbsp;nbsp;nbsp;nbsp;比起被动防守,南枝更想主动出击,毕竟是对面的人先动的手,他们有条件还手实在太过正常。
nbsp;nbsp;nbsp;nbsp;自认不算师出无名的小皇子点点头,只不过客观条件上的后勤补给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nbsp;nbsp;nbsp;nbsp;好在大夏之中的马匪还有山贼,再加上一些游手好闲横行乡里的小混混,差不多也算是勉强够用。
nbsp;nbsp;nbsp;nbsp;由于南枝盯上了这些不务正业,只会破坏治安的恶棍,让他们来当苦力,可以说在这种雷厉风行的高压捕捉下变得不太一样。
nbsp;nbsp;nbsp;nbsp;底层百姓明显察觉出治安好了一大截,并且有些看不见的变化一点点改变,就比如他们好久都不知道什么是饿肚子的感觉。
nbsp;nbsp;nbsp;nbsp;以前都是看天吃饭,如果老天爷不赏脸,别说是饿肚子,饿死人都是常事。
nbsp;nbsp;nbsp;nbsp;这些年经过天灾之后,也没有多风调雨顺,但老百姓的日子就是比以前过的好。
nbsp;nbsp;nbsp;nbsp;这种潜移默化之下,他们自然明白是那里起了作用。
nbsp;nbsp;nbsp;nbsp;虽说在朝堂之上南枝的名声算不上多好,但在民间又是另一种情况。
nbsp;nbsp;nbsp;nbsp;南枝的名声通过一种不着痕迹的暗流汹涌,酝酿出波涛汹涌,只等待一个契机就能爆发出来。
nbsp;nbsp;nbsp;nbsp;这个太子之位他越坐越稳当,而仁安帝也逐渐放权给他,自己慢慢移居幕后,以身体不好需要修养的名义,让南枝监国。
nbsp;nbsp;nbsp;nbsp;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权在握,也不是没有人动小心思,打大皇子的主意,撺掇着被封为贤王的大皇子,与南枝这个弟弟去争。
nbsp;nbsp;nbsp;nbsp;最后也都被他大哥当做笑话,茶余饭后讲给他听,明显南珺心中没有任何隔阂,自愿辅佐他。
nbsp;nbsp;nbsp;nbsp;才能毫无芥蒂的将这些事说给他听,因为南珺对幼弟拥有足够的信任,知道南枝绝对不会怀疑他。
nbsp;nbsp;nbsp;nbsp;这么顺风顺水过了九年,南枝十八岁生辰刚过不久,伴读就主动请缨,想去边郡为南枝解决烦恼。
nbsp;nbsp;nbsp;nbsp;听到从小一起长大,从来没有长时间分开的伴读,突然说要自己单独去闯一闯。
nbsp;nbsp;nbsp;nbsp;南枝简直心乱如麻,他们之间太过亲近,关系好到就像一个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定然就会有顾清晏的身影。
nbsp;nbsp;nbsp;nbsp;关系好到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可以说在多年陪伴下,早已将另一人视作自己的一部分。
nbsp;nbsp;nbsp;nbsp;南枝完全不明白,明明一直舍不得离开他身边,反复向他安全感,确定他身边一定有一个位置是专属于他的伴读,却主动要求要离开。
nbsp;nbsp;nbsp;nbsp;“为什么?”原来没有他的时间线,顾清晏为了收复大夏山河而成为所向披靡的战神,可如今根本不需要他披甲上阵。
nbsp;nbsp;nbsp;nbsp;理智上而言,南枝是清楚,伴读拥有决定自己未来的选择权,并且比起留下当文臣,其实武将才是对方最好的归宿。
nbsp;nbsp;nbsp;nbsp;从当初他们被困黔州,南枝看着在伴读的指挥下,成功以少胜多,就知道对方虽然也能当一个厉害的文臣,但武将的天赋更加突出。
nbsp;nbsp;nbsp;nbsp;理智与情感并不能完全达成统一,更别说他们一起长大,共同生活了十多年。
nbsp;nbsp;nbsp;nbsp;伴读要帮他不假,从军更适合伴读也不假。
nbsp;nbsp;nbsp;nbsp;南枝这么不能接受,归根结底还是他从伴读身上感受到了闪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