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本王尚在京中时,北燕王族伪装成客商刺探消息,并试图说服抚宁侯姐弟投敌,虽被拒绝,但其言辞之中未有失落之色,反倒是信心满满,故而朝中有人通敌,而此人身份不低,北境被此人渗透多年,程大人似乎毫无察觉。”
程昌年腾地一下站起身。
他贪是不假,但北境若失,那他此生荣华也就到头了。更不要说他出身行伍,实在做不出那投敌叛国的丑事。
萧恪见程昌年的脸色变了又变,心下便已有了数。便趁热打铁,起身走到程昌年面前,接着说道:“所以本王是来救程大人的。不瞒你说,本王在燕州调查之时,疑似那幕后通敌之人刻意伪造书信证据。面上是让霍奇揽了全部罪责,但桩桩件件的矛头都直指程大人你。”
“我?”
“幕后之人似乎很希望本王拿着霍大人的罪证回京问罪。可燕州离北境中间还隔着一个定州,而程大人的府邸恰恰就在定州,旁人瞧了那通敌的书信会怎么想?”萧恪说得话三分真七分假,句句都是把程昌年往死路上逼。
“即便拿了霍大人回京问罪,不论他是全盘否认还是一力抗下所有莫须有的罪名,程大人觉得旁人会真的相信一个贪图小利的蛮鲁汉子会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谋反之事?程大人仔细想想,本王是不是在帮你。”
程昌年脸色已十分难看。已不必萧恪再说下去了,他已心知肚明。如若真有那么一个人,一旦霍奇被检举问罪,那么等待他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死,要么被皇帝猜忌,日后指不定被逼反投敌,无论哪条路他都不想走。穷苦日子过怕了,好不容易过上说一不二的富足日子,他怎么会肯再回去过颠沛流离的苦日子。
再抬头时,便见萧恪面带微笑瞧着自己,似乎已经预料到他这个反应。
“王爷的意思是……”短短几瞬,程昌年便已有了个主意,他抬眼看向萧恪,手上比了个斩的手势。
萧恪脸上笑意加深,拍了拍程昌年的手臂,言道:“程大人果然是聪明人。这刺就得这么拔才能一了百了,本王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王爷为何帮臣?”
“程大人乃国之栋梁,这么多年驻守边关,自然不是一个霍奇能比得了的。本王要交差,程大人要保自己,咱们利益一致,为何不帮?”
程昌年根本不信萧恪的话,但他心里有分寸。他若是要承了萧恪这一恩,势必要付出些回报来,不然刚刚萧恪的话同样能成为他的威胁。
在不考虑直接宰了萧恪这个路子之外,便只能投桃报李。
“王爷此情此恩,臣铭记于心。只是仍觉些许愧疚,不知有何能报答王爷一二?只要是臣能办到,必然为王爷办成!”
“程大人实在是言重了,你我都是为了大齐的江山社稷,何谈什么恩啊情啊,倒显得本王逼你似的。”
“臣所言句句为真。只盼着王爷能给臣这个机会。”程昌年心下了然,亲自过来捧了茶杯,姿态也放低了不少。他自然不是心甘情愿的,但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萧恪这才悠悠说出他的要求来。
“其实本王心中倒是记挂着一件事,对程大人而言当是举手之劳。”
“王爷但说无妨。”
“历来朝廷运粮到北境,都是要先过了程大人手里的。程大人统管的几州守军自然也是要补给的,克扣一些本王也晓得。不过听说今年驻守在外的北境大军连过冬的粮草都迟迟没有收到,程大人可否告知是何缘故?”
程昌年这才想起以往要粮的伏郡王正是萧恪的亲兄长,忙敛了心神道:“近来北境屡屡收到燕人滋扰,是臣一时疏忽耽搁了。日后臣一定叫人仔细些办好。”
真要受到北燕滋扰,自该是紧着外面抗敌的大军,程昌年这借口颠三倒四,萧恪自然是不信的,但他没有刻意刁难对方。
毕竟程昌年是统管一方的大员,把人逼到死胡同反而容易引来祸患,恰到好处提点几句也便够了。
“程大人有心。”
正事说完,程昌年自然多番挽留。不过萧恪还有话要同贺绥说,便没有留下,只是一同用了个饭便带着人离开了。
定州天黑得早,寒风刮在脸上生生得疼,路上行人和商贩都见不到几个。
萧恪同贺绥却相伴走在街上,只留了一两名侍卫远远跟着,其他人都被打发先回了下榻的客栈。
“允宁,今日我忽然发觉…自己好像越来越看不懂你了。有时还会觉得你离我很远…很远…远得我甚至有些害怕……”
萧恪脚下一顿,听到那话心里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