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禹往后望了望,这后台与前面隔的太远,人来人往,也看不清刘和桂的身影。
而这当口,显然是不能耽搁了。
他当下从背包中取出为二郎二丫买的竹蜻蜓,向前一抛,那竹蜻蜓便滑着空气往前飞了起来。王景禹追着那蜻蜓,从油毡布后快行了出来。
他目不斜视的追着蜻蜓,直到蜻蜓落地,才小心翼翼的捡起来,准备揣进包里。
一抬头,恰好对上两双惊怒的眼睛。
王景禹更是诧异,像是不敢相信一般,直盯着两人看了半晌,才试探的问道:「刘管事?」
「你和……舅母,怎会在这里?」
刘管事本就心内着慌,此时冷不防有人闯过来,登时冷汗直冒两股颤颤,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郭氏对王景禹从来就没什么好印象,在王景禹初初得了案首之时,曾经也打过同他缓和关系得念头。可那时,这小子就不接她得岔,叫她好生恼火。
后来又发生了那许多事,郭氏败落,她看得甚高的侄子郭文星更受到影响,从今往后都无缘科场。
倒是眼前这个泥巴地里滚出来的下贱农户子,成日里读着圣贤书,当了那段岭的得意弟子,还马上就要到州衙参加州府试。
看看他现而今,脱胎换骨般抽高的身量,结实的身骨,通身的长相气派,比他那空有皮相的窝囊舅舅不知强出了多少倍。
叫人好不气恨!
这小子要是不闯到面前,她一时还无心顾及他,只要把段岭先搬倒了,史主事那里也有安排,调理这小子她有的是机会。
可此时,她却不得不压下万般情仇,稳住这便宜外甥,以免引来更多的人。
她深深吐了口气,才故作轻松道:「哟,是大郎呀。是这样的,今儿个我在秋社上无意间遇见了在卖水的刘管事,主仆一场,特寻了这处荫凉清净的地方说会话。」
说着,她对十几步外的王景禹招了招手:「咱们也许久未见了,大郎你过来,舅母也同你说说话。」
她借着木货车遮挡,用力踢了一脚刘管事,叫他清醒一些。只要王景禹一走近,刘管事和她两个成人,怎么也能制住了他。
为保今日的事顺利,少不得要把这碍事的小子先解决了。
不成想王景禹收了竹蜻蜓,意味深长的露出了一抹笑。
「我看,就不必了吧。」
郭氏强撑着继续示好示弱,低头似是抹泪:「舅母知道,你一直记恨着当初舅母不曾帮衬于你。可现而今,舅母和你舅舅也遭了报应不是吗?这还不够你消气吗?」
她偷眼看了看无动于衷冷眼瞧着自己的王景禹,心内焦急万分,只得又道:「舅母现在,时常思及旧事,知道过去有那许多事,做的都不对。现在是真心想要悔过,你如此不肯同舅母说话,就是不肯原谅舅母是吗?既如此,你且走罢!只留我和刘管事两个苦命的,自说说话!」
话落,她和刘管事两人紧紧盯着王景禹的动作,馀光更是盯着那油毡布的拐角,生怕再有人为了寻王景禹走近。
王景禹没有退走,反而前行了两步。
隔着距离自背包里取出几枚铜板,看向刘管事:「看了这半天戏,兀自口渴的紧。刘管事既是卖水,不妨叫我买上一碗甘豆汤再走。」
刘管事看了眼郭氏,一手扶着车架已然站都站不稳了。
郭氏又气又急,催他:「有人买水,还不快点!」
又佯装镇定的叫王景禹:「既是喝汤水,大郎你快走近了些。」
刘管事抖抖擞擞的掀开最顶上的水罐,王景禹也在郭氏的注视下,一步步朝着车架走近。
还剩三五步时,郭氏便忍不住前抢,想要捉住王景禹的手臂。
王景禹却当即后撤,盯着郭氏嫌弃又不解的问:「舅母今日,怎得这般热情?」
言下之意是,咱们之间,从来也没亲近至此吧?
莫挨老子噢。
这般两次三番下来,郭氏已再难按捺住情绪,双目充血的看着面前少年:「刘管事,把他给我揪过来!」
这个时候,油毡布后方脚步声起。
是刘和桂带了人过来了。
只见他们甲班两名同窗,李直学,两个王景禹不认识的成年县民,还有两名县衙派来于秋社附近巡视的弓箭手,跟着刘和桂来到了台后。
刚刚勉力打起精神要冲过来的刘管事当即钉在原地,郭氏也目光炯炯的看着来人。
王景禹对那名弓箭手道:「衙役大哥,他们的车上装了火油,意欲在此纵火,快抓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