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楠一连串说了这么说,情绪激动,言辞愤慨。
卜根睿虽然对宋智楠此来的目的有所猜测,但此时仍然聚拢着目光,紧紧的盯着处于气愤之中的宋智楠。
见其的确是真怒,不似作伪,加上他多年来对其的观察了解,可以断定,此时宋智楠既然彻底放弃顾虑,愿意出了这个头的,是真的如他所说,想要为百姓丶为王景禹说一次话!
确认了这点,卜根睿心情舒畅了不少,他语气亲近的安抚宋智楠:「智楠的一片赤诚之心,卜某懂得。你先坐下,卜某正好也有话要同你说,咱们从长计议。」
朋来客栈之中,青风先生在客栈掌柜小二如今战战兢兢小心侍奉的目光中,回到自己的房间。
暂时退下一身的青衣长衫,重新换回舒适的家居中衣,清洗了面部略施的妆容,一张熟悉无比的玉白女子面孔现在了铜镜中。
段玉京将自己收拾整齐清爽以后,徐徐坐于案前,先将今日所行之日,做了记录和书写,又阅看今日的各地信件,并一一书写绘制,封入不同的信函之中,以待明日一早就分别向她密切联系着的各方学子大家寄送。
处理完这些事情,段玉京这才展开一封今日廖夫人着人递来的信笺。
她并不会担心朋来客栈的人有什么窥伺举动,也不担心有官府或者来路不明之人,会突入客栈扰其清净。
因为,挺身而出她,并非是独自一人。
此时在她暂时寄居的这间客房两侧,分别住下的,都是廖夫人与王景禹为她留下的护卫之人。从王景禹的交代来看,这些人,正是她的妹夫秦墨多年军旅之中所聚拢的心腹,以及假作普通百姓随她一同入住进来的元四与牛二。
有他们在,她可以放开手脚,不用顾忌身后。
廖夫人的信件,打开来看,笔画略显潦草,显然廖夫人在书写之时,心境并不十分平静。
段玉京微微蹙眉,担忧的心绪袭上心头。
第192章
廖夫人信中写道:
「玉京见启。
如你我所期,景禹离开河东路之前,所留下的这份水患调查证据,彻底引发了河东路上下热议,同样与我们预期相符的是,王端终究也坐不住了。他人还未回到太原府,就遣了人将他早年间就一直私藏的我廖氏当初与刘氏往来相交,谈及当初变革政务理念的书信抄本,送来与我相看,想要的还是我能够站出来以景禹和玉京你们的家事相威胁,撤了这所谓的水患证据。又或者,其实他早就不指望我会做什么,而是以廖家的安危,来威胁你与景禹。我与王端二十年至今日,最后一线淡薄的夫妻情分,自此也全部斩断。不过,他应该也不会想到,他这般举动也早在景禹我们的计议之中。
他送来的这份书信抄本,我已经入手在查。当初刘大学士骤然入狱,面对的是朝野汹汹议论与凭空而出的如山铁证。
不是没有人怀疑过这些证据,何以一时之间突如其来?可是,曾经对刘大学士极度信任的中宗皇帝,却蹊跷的顺水推舟,并没有揪着疑点彻查,这才使得刘大学士的案件,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坐实了罪名。
这中间的疑点,是
我们想要查清整个事情来龙去脉的关键。这封书信,的确给了我们需要的线索。
一切顺利,你继续按照你的计划行事便可,无需担忧。」
接下来,廖夫人又写了一些段玉京幼子照料的详情,陈阿环在照料上极是用心,还有使女婆姨的帮助,也叫段玉京放心。
一封信看完,段玉京知道,廖夫人心中,显然并非她在信纸之上所写的这般平静从容。
即使她与王端非为良配,很多年前廖夫人就预感到了她最终会与王端之间的分道扬镳。然而王端此人,虽然在从官之中屡行不端,两人的夫妻关系早已渐行渐远,但王端也确实在大部分时间顾全了她作为夫人的一份体面,也容许了她一定的行事自由度。同时,在廖夫人看来,正如王端所宣称的那般,王家的确在当年保下廖氏的过程之中,助了一臂之力。
段玉京深知,在当下的朝野民间,也许王端的私心是为了他个人的名誉形象营造,但对于廖夫人来说,也是极为难得与珍贵的。
如若两人能够平静的一别两宽,对廖夫人来说,当时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然而,走到了今天,如仇人一般互相对付与威胁,她的心情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段玉京阖上书页,心中筹划了一番明日即将面对的局面。今日消息放出去,各路人马就已经动了起来,想必最晚明天无需她去府衙又或者河东路提举司投案,碍于舆论的要求,必定也要登门主动请她了。
而她从决定站出来的一刻,或者说在多年以前,决心获取属于自己的能量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准备。
京师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