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译后可达七十多万字,共有三卷八篇一百二十四章,分别论述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
弹幕飞出:
“两本兵书的着眼点不同,再加上东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侧重点不同很正常。”
“好家伙,一本六千多字,一本七十多万字,这个差距也未免太大了。”
“《孙子兵法》字数不多,但字字珠玑,需要读者有很强悟性,而《战争论》主打一个,全面详尽阅读者,可以较为轻松看懂。”
大明洪武位面。
朱元璋看到这里,心中颇为遗憾。
他原本还寄希望于通过这个视频,详细了解一下《战争论》这本番邦兵书。
其中他最想看的内容,自然是热武器军队的训练,战术等等具体内容。
因为他心中很清楚,未来的大明军队,迟早会变成用热武器作战的军队。
“真可惜,无缘得见全貌。”朱元璋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这《战争论》三卷八篇一百二十四章,七十多万字,很显然眼前这个视频是不可能讲全了。
【尽管有上述诸多不同,但这两本书在具体的战术思想上,有很多类似地方。】
【比如,两本书都认为“数量”是致胜的关键,要赢得战争并不是“以少胜多”而是“以多胜少”。】
【并且,不要老想着出奇制胜,战争大概率还是拼真正的实力。】
【另外,他们都认为,战争应该速战速决,最好是一战定胜负,这样牺牲最少赢得战争。】
“果然,兵家之道,确有共通性!”
历朝历代不少名将看着高空巨幕,在心中感慨了一句。
《孙子兵法》的作者与《战争论》的作者,两人相隔万里,甚至还隔着数千年的时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位东西方的兵法大家,观点竟能不谋而合。
只能说明,兵法之道,有根本的道理。
【讲完两本兵书的异同之后,最后谈谈先前那个问题:究竟在这两本兵书之中,孰强孰弱?】
【毫无疑问,《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这两本兵书,都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兵书,各有所长。】
【但如果非要分一个高下的话,那我个人认为,还是咱们的《孙子兵法》更胜一筹。】
对于后世之人的这个结论,包括历朝历代名将在内的众多古人,尽皆点头赞成。
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华夏人,有着自己的情感倾向,还因为他们确实觉得《孙子兵法》的境界更高一点。
在华夏古代古人们的观念之中,《孙子兵法》更接近于“道”的范畴,而《战争论》则偏向于“术”。
而道,大于术。
【在我看来,《战争论》是一本更纯粹的战争指南。】
【而《孙子兵法》更像是一本战争哲学著作,思想境界更高,视野更广,也更具人文关怀,这也正是它被后世许多人称为“古代第一兵书”的原因。】
【注意,不是“华夏古代第一兵书”,而是全世界的“古代第一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