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比如《史记》,全书52。65万字,约需要15100片竹简,重约50到60公斤,这东西压根就没法随身携带。”
“所以啊,造纸术真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发明,有了纸张,书籍的流通,简直是得到了史诗级加强,同样的《史记》,现在也就200克左右,轻太多了。”
“确实,要不蔡伦一个宦官怎么会史书留名呢,就是因为他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极大提高了纸的质量。”
大秦位面。
秦始皇看着高空巨幕中的字幕与弹幕,心头一震,眼中闪过震惊之色。
“造纸术?纸?新的书写材料?”
“超过100斤的竹简内容,如果用纸张写,就只有200克左右?”
随着这些念头在秦始皇的脑海中闪过,他对纸的兴趣越来越大。
作为一个勤政的皇帝,他每日都要阅读大量奏章,而这些奏章全是用竹简写的,重量不轻,拿得他手都酸了。
而如果大秦有纸的话,那他就再也不用受这份罪了。
并且后世之人的话确实极有道理,书籍只能用竹简撰写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书籍的流通,进而使得阻碍了知识的广泛传播。
如此一来,更广大的底层百姓无法学到知识,极难大量产生能被朝廷所用的人才,让朝廷不得不依赖贵族世家子弟。
这对朝廷来说,不是好事。
综上考虑,秦始皇认为,大秦必须要造出纸才行。
“蒙毅,召集工匠,按照后世之人透露的信息,全力研究造纸术,务必尽快为大秦造出纸!”秦始皇开口下了一道旨意给蒙毅。
“遵旨!”蒙毅郑重无比地回道。
他也看到了后世之人的讨论,自然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说到底,高坐于庙堂之上的一国之君,与地方官员就是合作关系。】
【各州郡的地方长官,负责下任州郡长官的选拔。】
【这也就导致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必然会形成一种相互绑定的关系。】
【他们掌控了知识,掌控了地方的经济,相互之间的联合同流,实现了对地方官位的垄断。】
【这种情况下,普通百姓根本没有被推荐的可能。】
“啧啧,不愧是几千年的传统智慧。”
“某群体直呼内行。”
“基本操作了,当官得有门路。”
历朝历代众多古代政治精英看着高空巨幕,轻叹一声。
虽然眼前后世之人此时说的话并不好听,但事实的确是那样。
【而这一群无缝衔接垄断官位的人,就是后来“地方豪强”这一群体的源头。】
【在汉武帝一朝,是通过发布《迁茂陵令》,将地方豪强迁移原地,收编财产等方式,来压制这一群体的膨胀壮大,并非常有效的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但封建时代免不了人亡政息。】
【汉武帝去世后,地方豪族再次快速发展起来,宣、元二帝时期逐渐控制不住,朝廷不得不在公元前40年,废除这一制度。】